应聘时隐瞒生育状况,用人单位能否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案情】
2015年2月,李某应聘某地产公司行政管理岗位,生育状况填写为“已生育”,签下了为期2年的劳动合同。同年9月,地产公司发现李某并未生育,遂以李某隐瞒生育状况构成欺诈为由解除其劳动合同。李某向人事劳动争议仲裁部门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地产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经?#38376;?#20607;金。
【分歧】
一种观点认为,李某应聘时隐瞒生育状况,系以欺诈手段,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劳动合同,地产公司可以据此解除劳动合同。
另一种观点认为,隐瞒生育状况并不构成劳动法?#31995;?#27450;诈行为,用人单位不能据此解除劳动合同。
【评析】
同意后一种观点,理由如下:
劳动合同法第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35009;?#26159;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简单来说就是履行劳动合同的能力和条件,具体一点就是学历、技能、身体状况等,当然具体情况还需具体分析。就本案而言,劳动者的生育状况不属于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对于行政管理岗位,劳动者是否生育都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其不属于履行劳动合同能力和条件的范畴。因此,劳动者的生育状况不是用人单位必须了解的内容,劳动者没有告知的义务,不必如实回答。
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一)以欺诈、胁迫的手?#20301;?#20056;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何谓欺诈?一般来说是指行为人故意制造假相、隐瞒事实真相并可能使他人误解?#31995;?#30340;行为。隐瞒事实真相有一个前提,就是行为人必须有告知的义务,否则也不存在隐瞒事实真相。因此,对于没有告知义务的隐瞒,不构成隐瞒事实真相,也不属于欺诈。就本案而言,隐瞒生育状况不构成欺诈。
退一步讲,即使隐瞒生育状况属于欺诈,违背了用人单位的“真实意思”,但是用人单位的“真实意思”也不能违反法律的规定,否则无效。劳动法第三条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用人单位不能就劳动者是否生育而作出就业歧视行为。本案中,地产公司的真实意思可能是“要求李某已经生育”,但是地产公司的这种要求既没有在招聘时声明,也不符合法律关于禁止就业歧视的规定,是无效的。因此,本案中不存在违背地产公司“真实意思”的情?#21361;?#22320;产公司与李某的劳动合同?#34892;А?/p>
综上所述,地产公司与李某的劳动合同?#34892;В?#22320;产公司不能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五项的规定解除与李某的劳动合同。李某要求某地产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经?#38376;?#20607;金的请求应得到支持。
下一篇:互联网+时代,劳动关系如何认定?
热点文章点击
- 01工伤赔偿标准2015
- 02工伤认定的情况、申请时间
- 03病假的天数是怎么计算的
- 04最新劳动仲裁申请书
- 05辞职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贴标准如何确定